习近平重视历史、学习历史、研究历史,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,善于从历史中汲取人生智慧和治国理政智慧,引经用典是他讲话的鲜明特色。
党建网微平台带您一起了解习近平关于历史的基本观点。
一、历史是什么
历史是前人的“百科全书”
历史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形成、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,是前人的“百科全书”,即前人各种知识、经验和智慧的总汇。
——2011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
历史是最好的老师
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。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,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。
——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清醒剂
历史就是历史,事实就是事实,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。
——2014年7月7日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
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
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,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,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。
——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考察时指出
历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
历史就是历史,历史不能任意选择,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。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,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,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,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,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,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,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。
——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
二、历史的重要性
给人类带来智慧
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,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,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。
——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
历史是不可能割断的
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,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,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。古今中外,概莫能外。
——2011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
历史问题是重大原则问题
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。
——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
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
群众是真正的英雄,是创造历史的动力。
——2010年5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
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
一切向前走,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;走得再远、走到再光辉的未来,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,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。面向未来,面对挑战,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。
——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三、如何对待历史
以史为鉴 更好前进
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,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,目的是以史为鉴、更好前进。
——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
坚持古为今用,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
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,要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有鉴别地加以对待,有扬弃地予以继承,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。
——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
坚持洋为中用,不能照搬
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,还要睁眼看世界,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,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,从中获得启发,为我所用。
——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
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yyouth.org/lsgs/12893.html
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,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